佈局全球,深入歐洲,新光維醫療MEDICA 2022展會圓滿結束

HONG KONG, Nov 21, 2022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2022年11月18日,第54屆國際醫院及醫療設備博覽會(MEDICA)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展覽中心圓滿結束。作為公認的世界上最大、最專業的醫院及醫療設備展覽會,MEDICA以不可取代的規模和影響力吸引著來自約70個國家和地區的4400多家公司參展。新光維醫療攜自主研發的一次性使用電子內窺鏡解決方案及醫用內窺鏡成像系統亮相MEDICA 2022,並宣佈了與富士膠片歐洲的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富士膠片歐洲作為獨家分銷商,負責新光維醫療一次性使用電子支氣管鏡在歐洲一些主要國家的銷售和業務拓展。

新光維醫療MEDICA 2022展臺現場
新光維醫療一次性使用內窺鏡系列產品在MEDICA 2022展出
新光維醫療4K超高清、4K螢光醫用內窺鏡系統以及3D影像處理系統在MEDICA 2022展出
新光維醫療MEDICA 2022 展臺現場:醫用內窺鏡成像系統
新光維醫療MEDICA 2022展臺現場

新光維醫療是一家以“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為核心發展戰略的微創診療企業,在中國和日本都設有研發中心,“研發全球化”是新光維醫療全球化佈局的核心策略。此次在MEDICA展出的產品研發都是基於和中國和日本兩大研發中心的協作開發。此外,新光維醫療自成立以來也一直實施“智慧財產權全球化”,其多款產品已同時獲得FDA、CE、PDMA註冊認證,專利佈局包含海內外。在中國企業從製造能力的輸出向商業實踐和思想的輸出的演變過程中,新光維醫療緊跟步伐,全面實施“行銷全球化”。目前,新光維醫療已在歐洲、北美、日本等海外發達市場進行商業化佈局,積極參加各類國際醫療器械大會展覽。新光維醫療借助此次MEDICA,將進一步深入歐洲醫療器械市場,展示公司全面的產品佈局及創新的技術實力,不斷推進其一次性使用內窺鏡解決方案及醫用內窺鏡成像系統在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落地商業化。

創新醫療技術
新光維醫療重視產學研合作和醫工結合,長期與許多醫院和知名臨床專家交流合作。新光維醫療以“全球化”為核心戰略,希望為世界各地的醫院和醫生提供創新且符合臨床需求的產品。基於產品的卓越品質,以及強大的臨床支援和產業合作網路,新光維醫療已經取得了許多成就。例如,本月,新光維醫療與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建立婦科內鏡診療聯合創新中心。

基於強大的自研能力,新光維醫療現已構建起了以五大核心技術(超高清醫用內窺鏡成像技術、特殊光醫用城鄉技術、超細內鏡成像技術、一次性使用內窺鏡技術、3D醫用成像技術)為基礎的獨有技術平臺,全面的產品及在研產品組合以覆蓋各類臨床科室。

新光維醫療的產品涵蓋軟性內窺鏡和硬性內窺鏡,以及一次性使用醫用內窺鏡和重複使用醫用內窺鏡。憑藉其領先的技術,新光維醫療的產品在醫用內窺鏡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例如,新光維醫療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獲得FDA批准的4K超高清成像系統和4K超高清內窺鏡的公司。

MEDICA 2022:佈局全球,深入歐洲
新光維醫療在杜塞爾多夫舉辦的MEDICA展會亮相,展示了其3D內窺鏡成像系統、4K 超高清內窺鏡成像系統、4K 超高清螢光成像系統以及一次性使用電子醫用內窺鏡系列等創新產品。這些產品對於疾病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對新光維醫療來說,我們始終將重點放在患者身上,我們希望能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診斷及治療手段。在此次展會中,我們讓來參觀的觀眾認可了新光維醫療的產品品質。因此,對我們來說,這次MEDICA取得了圓滿成功。”新光維醫療海外行銷副總裁李惠成先生表示。“此外,在此次展會中,我們還瞭解到很多競爭對手的產品進展。儘管競爭激烈,但我們確信,因為新光維醫療產品品質的卓越表現,未來幾年,我們將在歐洲醫療器械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關於新光維醫療
新光維醫療成立於2016年10月,是一家專注於醫用內窺鏡及相關創新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的微創診療企業。公司以“立足中國,放眼全球”作為核心發展戰略,在中國和日本均已成立研發中心。依託于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新光維醫療已建立立足於五大相互協同的核心技術之上的獨有技術平臺,並打造了全面的醫用內窺鏡產品及在研產品組合,覆蓋醫院各類臨床科室進行的全部類型內窺鏡手術,以滿足多樣化的醫療需求。秉承“聚焦臨床”“協作創新”“以人為本”“卓越高效”的企業價值觀,新光維醫療將持續升級微創診療核心技術,通過優秀的產品力提高市場滲透率,成為全球醫生和患者信賴的首選品牌。

欲瞭解更多資訊請流覽公司網站:www.scivitamedical.com

媒體垂詢:
新光維醫療
王婷
PR
電子郵件:tingwang@scivitamedical.com
電話:(86-512) 8187 7788-8012

Copyright 2022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