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泰國銀髮勞動力開發未開發潛力

曼谷, 2023年11月10日 — 在過去幾年,泰國的勞動力市場經歷了一場主要的「人口結構變化」,這對高齡人口(在本文中,我們將年滿55歲的人定義為高齡人口)的就業動態產生了影響。從2011年到2021年,泰國國家統計局(NSO)的數據顯示,高齡人口明顯增加,從1,200萬人增加到1,800萬人。[1] 這一變化不僅在數量上重大,也對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儘管存在這些限制,但高齡人口的就業率並未顯示出相應的上升趨勢。根據泰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11年到2021年,55歲及以上高齡就業人口(擁有工作的55歲及以上人口)只增加了60萬人,而同期高齡人口增加了600萬人。換句話說,只有10%的高齡人口參與了勞動力市場。這種高齡人口增長與高齡就業人口增長之間的差異,表明這一人口群體中存在大量「未開發」潛力,這一問題需要政策制定者、企業和整個社會共同關注。

此外,我們的分析也顯示,人口結構變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分佈不均。一些行業如銷售人員和農業勞動者的高齡就業人口明顯下降(分別下降20%和30%)。可能這些行業中,高齡人口已經失去(或被認為已經失去)與年輕人競爭的生產力吸引力。

然而,一些行業的高齡工人數量明顯增加。例如,高齡垃圾收集工人增加了230%,高齡清潔工和助手增加了120%。為什麼我們看到這些行業的高齡就業增加?一個可能的假設是,這些行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較低,從而減少了高齡人口的競爭。

另一個有趣的見解是,我們的研究突出了例行性工作和非例行性工作高齡人口就業增長之間的明顯差異。從事例行性工作如機器操作員和工人的高齡人口,其就業增長速度低於從事非例行性工作如醫療專業人員和法律專家的高齡人口。可能,例行性工作通常需要隨年齡下降的體力能力。此外,這些工作更易受自動化技術替代。這說明技術衝擊如何影響高齡就業的另一個潛在渠道。

在過去三年(2018-2021年),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成為高齡人口。如果使用上述信息,我們每年只能吸收高齡人口的10%進入勞動力市場,這意味著我們每年失去至少900萬人的「未開發」潛力。五年後,我們累計可能失去約4,500萬人。十年後,我們可能累計失去高達9,000萬人。而且,這些高齡人口離開勞動力市場的時間越長,將他們重新吸收回勞動力市場就越難。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認為,重新思考所謂「銀色勞動力」的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通常,許多人和組織都不認識這一群體的巨大潛力。這表明,利用這一不斷擴大群體的潛力提供了巨大機會。政策制定者和企業應採取主動應對措施,例如為高齡工人提供就業激勵措施,投資定制化技能發展計劃,並認識到這些人口對經濟的重大貢獻。這些行動對於開發這一人口結構變化的利益,促進泰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隨著高齡人口的大幅增加,高齡就業人口相對緩慢的增長,顯示這一人口群體中存在大量未開發潛力。如果這一潛力得到戰略利用,將有望增強國家經濟增長,提高生產率,並確保高齡工人繼續以有意義和充實的角色參與工作。此外,通過培養高齡工人的福祉,為他們提供技能提升機會,他們可以在教學、法律實踐和管理等特定職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生產力會提高。此外,通過創新工具如虛擬實境(VR)和增強實境(AR),或甚至物理增強,高齡工人可以得到技術的增強,以更高效和適應性的方式執行任務。

要開發這一潛在潛力,必須採取多方面方法。這種方法應包括定制技能發展計劃,與新興技術保持一致,允許靈活的工作安排滿足高齡工人的獨特需求和喜好。此外,培養年齡包容的工作環境,倡導年齡多元化團隊,也可以進一步優化利用這一未充分利用的勞動力。除了對勞動力的貢獻外,高齡工人還可以在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如環境問題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或志願幫助各個領域。他們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在應對複雜挑戰和為社會整體謀求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非常寶貴。

總之,通過利用這一未開發潛力,泰國可以更好地應對其勞動力市場不斷演變的動態,為個人、企業和社會整體創造雙贏局面。

本文由以下人士撰寫:

  1. 沙辛管理學院副主任,泰國春龍康大學副教授皮亞查特·菲羅姆斯瓦德博士
  2. 沙辛管理學院助理主任,泰國春龍康大學助理教授帕塔拉克·薩拉佐蒂博士
  3. 泰國人口學家及泰國國家創新委員會顧問庫亞·翁博辛博士
  4. 研究助理皮蒂查伊·拉賈塔維帕特先生

如需更多信息,請聯繫助理市場和傳播主任: vararat.vongprateep@sasin.edu 或致電02-218-4041
或瀏覽網站: www.sasin.edu,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asinschoolofmanagement
Twitter: www.twitter.com/SasinThailand

如需完整發佈內容和更多圖片,請訪問: https://www.chula.ac.th/en/highlight/13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