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新冠檢測套裝仍然有效嗎?

一個人正在進行居家 COVID-19 檢測。

(SeaPRwire) –   如今,許多人在感到身體不適時會使用居家 COVID-19 檢測。(如果他們真的想檢測的話。)但儘管居家抗原檢測非常方便,它們的準確性仍比不上在實驗室進行的檢測,而病毒持續的變異也讓大家對檢測的效力更加擔憂。

快速 COVID-19 檢測從未完美。當新變種出現時,它們的表現如何呢?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不斷監控其管轄的診斷工具的效力,並表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抗原檢測都預計不會因為 Omicron 或其亞變種而降低效力。(自 2021 年底出現的所有變種,包括最近的變種,如 ,都屬於 。)

FDA 也與 合作建立了 ,用以監控變種對檢測的影響。在 2022 年,Omicron 處於主導地位的時期, 發現居家檢測工具仍然可以有效地運作。工作組成員 Richard Creager 在發給 TIME 的電子郵件中寫道,這些檢測工具似乎仍然能夠檢測到目前正在流傳的 Omicron 子變種。「快速檢測工具沒有問題可以檢測到這些變種,」他寫道,並指出抗原檢測工具所檢測的蛋白質在病毒發生變化後仍然相當穩定。

即使檢測工具保持不變,我們的免疫系統卻沒有。在疫情初期,感染者的「病毒載量」(體內病毒的含量)往往在出現症狀時達到峰值。因此,如果有人在出現症狀的第一或第二天進行自我檢測,他們體內可能含有足夠的病毒,讓快速檢測能夠檢測出來。

現在,大多數人都 ,這條時間線似乎延長了。根據 在 2024 年初發表的 ,病毒載量現在往往在出現症狀的第四或第五天達到峰值。這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因先前接觸過病毒而已做好應對準備,因此它會更快地做出反應,甚至在體內積聚大量病毒之前就開始。免疫反應越快,症狀出現的速度可能也越快。

「如果你的身體之前見過病毒,你會更快地對它做出反應,並產生免疫反應,」研究共同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傳染病診斷實驗室聯合主任 Nira Pollock 博士解釋道。「這種免疫反應可能會表現為症狀。」

從免疫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好事。但它 ,因為這意味著有人可能要等到出現症狀好幾天後才能檢測出 COVID-19 陽性。Pollock 和她的共同作者在他們最近的研究中估計,在出現症狀的第一天,COVID-19 抗原檢測的準確性介於 30% 到 60% 之間,但在第四天則高達 93%。

根據這些發現,Pollock 和其他研究人員在 中警告說,出現症狀的人不應該因為一次抗原檢測結果呈陰性就認為自己沒有感染 COVID-19。雖然對於不再採取預防措施的人來說,這很難讓人接受,但理想情況是,有人應該 或至少在周圍有其他人時戴上口罩,並在出現症狀的第四天左右再次進行檢測。

「這些檢測工具的使用說明是進行連續檢測,」Pollock 說。「如果你有症狀,你應該盡早檢測。但如果你結果呈陰性,你需要重複檢測,因為你鼻子裡的病毒含量可能還不足以被檢測出來。」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檢測工具並非永恆。許多人在 時曾經免費透過政府計畫和保險取得這些檢測工具,而這些工具的 。 (你很快就能夠 透過政府取得這些工具。) 提供有關如何確定檢測工具有效期的最新指導方針。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Zishan Siddiqui 博士表示,過期的檢測工具仍然可以使用。他是 的共同作者,這篇文章研究了 Abbott 公司廣受歡迎的 BinaxNOW 檢測工具,發現過期五個月的檢測工具與未過期的檢測工具在準確性方面沒有顯著差異。(Siddiqui 的 顯示,未過期的 BinaxNOW 檢測工具準確檢測 COVID-19 病例的機率超過 80%。)

但是,儘管 Siddiqui 表示他不擔心使用過期的檢測工具,但需要記住,如果這些檢測工具遠遠超過其建議的使用期限,其效力可能會下降。如果你的檢測條上的對照線沒有出現或看起來扭曲,這就表示它已經太舊了,不能使用,他說道。即使在 Siddiqui 的研究中,發現過期的檢測工具仍然可以使用,但舊檢測工具上的線條比新檢測工具上的線條更淡,這讓它們更難讀取。

無論你的檢測工具是舊的還是新的,在解讀檢測結果時,保持健康的懷疑態度都是好的。「我信任這些檢測工具,」即使病毒在不斷進化,Siddiqui 也這樣說,「但單一的結果並不總是能說明全部情況。」如果你有類似 COVID 的症狀,但檢測結果呈陰性,最好小心謹慎,在幾天後再次進行檢測。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