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如何可以改變美國的樂觀案例

Secretary Granholm Announces Nuclear Energy Scientific Breakthrough

(SeaPRwire) –   我們正處於科技奇蹟與神跡不斷出現的新時代。其中一些令人興奮的可能性包括:遺傳醫學可以治癒阿爾茨海默症和癌症。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可以建立軌道經濟和月球殖民地。新的核反應爐設計可以更容易建造,並可能提供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而且美國下一任總統可能會在白宮西翼講台上宣布,一家美國科技公司已經創造出一種人工智能,智力與最優秀的人類思想一樣。這種看似科幻的進步可能徹底改變就業市場、政府財政、科學研究,實際上是整個美國生活方式——但幾乎肯定整體而言會更好,正如我在新書中解釋的。

然而,這些奇蹟是否很快就會發生還無法保證。歷史表明應該持謹慎態度。去年是美國經濟史上最嚴重的經濟災難之一的「大下降」50周年,與大蕭條一樣嚴重。1973年,美國勞動生產率——每小時工人產出,推動長期生活水平改善的關鍵因素——在一場惡劣的兩年經濟衰退中崩潰,之後再也沒有長時間恢復,2000年前後因網際網路泡沫期間的幾年除外。如果勞動生產率保持1973年前的增長速度,美國經濟規模應該大約比現在大50%,或4萬億美元而不是2.6萬億美元。如果如同當時一些人預測的那樣加速增長,美國人今天應該是當時的兩倍或三倍富裕。

半個世紀前發生了什麼確切原因至今仍是一個經濟謎團。如此重大的事件不可能只有一個原因。但其中最有可能的嫌疑人之一,就是我們未能想出與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期內燃機和電氣化這樣對經濟影響重大的新技術相當的新技術發明。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當然很重要,但單獨它們還不足以使經濟恢復過去的生產率增長速度。與那些舊時代的重大發明不同,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認為,信息技術革命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娛樂和通訊領域,如VCR到智慧型手機的進步,並且很快達到了收益減少的階段。在原子領域而不是位元領域,如能源、住房和運輸方面的生產進步更為溫和。

然而,當即戰後時期的未來主義者——技術人員、CEO、智庫工作人員和作家如阿瑟·C·克拉克和艾薩克·阿西莫夫——想像21世紀初的世界時,他們假設我們現在才開始看到的人工智能、生物學、能源和太空領域的進步,在當時已經是老生常談。我們也應該在控制天氣、開採小行星以及當然是駕駛飛行汽車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他們最大的錯誤可能不是低估實現這些進步的技術困難。他們也假設推動這些躍進的關鍵因素是美國政治經濟的永久特徵:大規模聯邦研發支出、無需管制的監管環境以及支持這種親進步政策的廣泛技術樂觀文化,無論後果如何。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永無止境的1950年代和1960年代。

「技術進步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社會是否真的想要它,」核融合物理學家阿瑟·特雷爾在2022年12月與我交談時說。他的書《》記錄了實現核融合的努力。「社會意願和投資可以加速技術的發展——只要看看新冠疫情期間疫苗的開發和使用情況。考慮到實現核融合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迄今為止對核融合的資助還不足以完成這項任務。進度本可以更快。」

總之,遲來的進步總比從未有要好。生成式AI模型本身就可能恢復「大下降」前的生產率增長速度,根據高盛銀行的說法,這是通過自動化一些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並使他們在其他任務上更有效率。科學研究加速也可能帶來更多增長。MIT人工智能實驗室訪問研究科學家塔馬伊·貝西羅格爾認為,AI自動化重要的科學和工程任務,如藥物發現和芯片設計,可能會在本世紀中期將生產率增長率放大五倍或更多。如果是這樣,美國經濟可能會遠遠超出華盛頓當前預期的規模。

但是,如果像1960年代和1990年代的樂觀者一樣,就假設巨大躍進是保證的,那將是一個潛在的重大錯誤。為了讓這場廣泛的技術革命發揮最大潛力,我們需要避免過去的錯誤。我們需要改革和廢除1970年代環境法規,這些法規使得在今天的美國建設大型項目變得難以忍受,無論是建設速度還是成本。同樣,美國需要再次以阿波羅計劃的水平投資於推動技術進步和長期經濟增長的科學研究。將國內總研發支出,無論是公共還是私人,加倍可能每年提高美國生產率和實質人均收入增長0.5個百分點,根據西北大學經濟學家本傑明·瓊斯的說法。

但是,新的技術和更好的政策還不夠。隨著進步的加速帶來現狀的破壞。行為經濟學家發現,人類天生不喜歡變化,比如擔心目前工作的變化,即使可能會長期獲得更高收入。我們需要一種文化可以幫助我們想像技術進步和增長如何創造我們願意生活的未來。否則,我們將不願意接受隨之而來的破壞——對我們的工作、公司和社區的破壞。與生產率增長下降同時發生的,是美國對未來的態度長期惡化。耶魯大學經濟學家雷·費爾將美國基礎設施支出佔GDP的比例從1970年代開始持續下降,以及永久性預算赤字的出現,解釋為「美國從1970年左右開始變得不再重視未來。這種變化一直持續到現在。」邏輯是:在陽光下修補屋頂,在債主來之前控制支出,都需要前瞻性和能將自己置於未來自己的立場上。

但是,政府統計數據只說明部分故事。另一部分是我們開始講述的實際故事。在1968年《人口爆炸》一書警告我們的技術資本主義文明因過度人口增長和過度消費面臨崩潰的影響下,1972年《增長的極限》一書的影響下,好萊塢開始提供大量反烏托邦主義和永無止境的消極故事。在媒體報導人工智能技術的文章中,《魔鬼終結者》電影系列經常被提到,難怪美國人中有三分之一希望減緩人工智能的發展。年輕人中有很多人患有「氣候焦慮症」,也不足為奇,因為電影和電視節目表明我們似乎無能為力改變氣候變化。《未來世界》這部最近上線的蘋果TV+大預算明星電視劇描繪了一個破敗不堪的未來,國家領導人永遠無法團結起來行動。當然,劇中也沒提到核能。

連美國總統也不例外。在2021年10月發布人工智能行政命令前,喬·拜登在甘迺迪營地周末就看了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不可能的任務7》。電影的反派就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如果拜登之前沒有對人工智能的威脅感到擔憂,看完這部電影後肯定會的。」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