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絲的你只要留下實在被低估了

Taylor Swift The 1989 World Tour Live In Los Angeles - Night 3

Taylor Swift在夢中得到靈感(而且那是一個很尷尬的夢),她回憶起她的歌曲《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的起源。在2014年以她的第五張專輯《1989》進入超級巨星地位的邊緣時,Swift在接受TIME訪問時解釋說,在夢中,她的前男友來到她家門口想要她回去,她唯一能說的就是一聲高音的「Stay」。

「那幾乎有歌劇的感覺,」Swift說。「我從夢中醒來,對著我的手機說那個奇怪的部分,覺得我必須把它包含在某個地方,因為它太奇怪了不能不提。在流行音樂中,玩弄一些小奇怪的聲音是很有趣的。」

這就是我們一些最偉大的流行歌曲的起源:將奇怪或奇異的東西變成音樂。所以《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從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實在令人驚訝。隨著Swift重新錄製《1989》的發行,把歌曲《Taylor》版本九年後重新帶來,是時候重新評估這首長期低估的曲目了。

當然,《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在《1989》中的位置背後有一定的科學原理。這首歌屬於Swift迷稱為「第五軌」的類型。如果你看Swift的專輯,傳言如下,每個專輯中表達最悲傷和最具啟發性的歌曲就是第五軌 – 通常最能捕捉專輯的調性和信息。在《Fearless》中,是《White Horse》。在《Speak Now》中,是《Dear John》,在《Red》中,是《All Too Well》。列表如此類推,對於Swift的第七張專輯《Lover》(以《The Archer》作為第五軌),Swift也承認了這個明顯的模式。

「我沒有意識到我一直在這樣做,但當我在製作專輯時,我猜我就是把一首非常脆弱、個人、誠實和情緒化的歌放在第五軌。」Swift透露。「所以因為你注意到了這一點,我開始把真實、情緒化、脆弱和個人的歌放在第五軌。」

與流行觀點相反,這也適用於《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這是Swift discography中最悲傷的歌之一,但它以一種對那些一直追隨她音樂的人來說很陌生的方式創作。事實上,值得問的是,這是否是自稱為「大師」的副文本的戰略舉動。

告別我們曾知道的鄉村天使,《1989》標誌著Swift正式進入流行樂壇。在兩年前的《Red》中,我們已聽到了這方面的跡象,但這次,音樂風格的轉變是無法否認的:Swift正在探索一種流行巨星地位,她的音樂將成為無處不在和滲透性的 – 你可以在臥室、媽媽的車裡或舞池中聽到。

在許多方面,這張專輯旨在成為Swift生活中輕快的流行前沿配樂。《Shake It Off》和《Blank Space》是對媒體狂瀾和Swift的浪漫糾纏的不以為然的回應,而《Welcome to New York》是對年輕成年生活的歡快宣告,以及在充滿可能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最尖銳的歌曲《Bad Blood》,仍然感覺俏皮而玩味。但是,正如任何Swift迷都知道的,你永遠無法在沒有痛苦的情況下享受。這就是《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

也許這就是《1989》的天才之處,也是Swift的精妙之處。在脈衝式合成器、鼓機和加工背景聲之後,在歌詞上,她試圖傳達的故事同樣脆弱、切合現實和尖鋭。「像你這樣的人總是想要回來《推開的愛》。但像我這樣的人在你說再見時就永遠消失了」- 一句話帶來了一種冷靜的陰暗前兆,然後一聲「留下來!」帶我們進入副歌。在那裡,Swift以殘忍的誠實面對分手的複雜性:你可能會恨某人但仍想要他回來。人們如何以最好的意圖傷害對方。你可以跳舞來減輕悲傷,從那個人和有時候,甚至從自己身上解脫。

心理解脫可以以許多形式出現,也可以來自你最不期望的地方。有時它是溫柔而安靜的。但它也可以大聲疾呼並引起騷動。在《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中,Swift表明,以後者的形式來心理解脫是可以的- 壯觀和表演是可以的。這首歌的戲劇性、銳利的故事敘述和夢幻般的質量,無疑是Swift的風格。同時,它也顯示流行音樂的美妙之處:怎樣奇怪和瘋狂的聲音,以及你最尷尬的夢和故事,都可以變成壯觀和大眾化的。只要你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去投入其中並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