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深海海底採礦是一個複雜的議題,它遺漏了一個關鍵的起點:開採海底馬鈴薯大小的岩石,稱為「結核」,只會產生四種具有經濟意義的金屬:鎳、鈷、銅和錳。由於銅和錳在陸地上很豐富,深海海底採礦實際上只關乎鎳和鈷。而且,與許多人試圖聲稱的不同,實際上你無法從海底獲得有意義數量的稀土元素。
在2020年代初期,它被宣傳為電動車(EV)電池的關鍵金屬來源。然而,電池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出現了不需要鈷或鎳,而是使用廉價的鐵、磷和鈉的新化學物質。自2022年以來,鈷和鎳的價格已經崩盤,而且目前全球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換句話說,基於鈷和鎳的電池已經是昨天的技術。
隨著電動車電池敘事的崩潰,加拿大的深海採礦公司,也是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The Metals Company (TMC),最近將其行銷重點從電動車轉移到宣傳海底採礦是美國獲得金屬自主權的一種方式。目前中國主導了全球許多關鍵金屬的供應,但這是因為它在金屬加工方面領先,而不是在開採原始礦石方面。中國開採的鎳或鈷礦石不到世界總量的5%,但他們控制了全球約75%的鎳和鈷加工和銷售。
如果美國想要確保自己的金屬供應鏈,最好是專注於簡化國內或與盟友一起加工關鍵金屬的許可,而不是為了結核而進行海底開採。這就是中國的做法:它從印度尼西亞和剛果進口礦石,以確保其在鎳和鈷方面的主導地位。我們可以與自己的盟友更輕鬆、更便宜地做同樣的事情,而不是開採海底。TMC聲稱,一旦它在八到十年內達到全面生產水平,它每年可以生產119,000噸鎳和9,000噸鈷。即使該公司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僅佔預計2025年世界產量的3%多一點。沒錯:幾乎97%的鎳和鈷供應仍然來自陸地來源。
深海採礦的成本假設似乎沒有考慮到通貨膨脹和利率變化。2021年,TMC的公開文件預測,到2046年的總成本接近26億美元。五年後,在經歷了自1980年代以來最高的通貨膨脹和離岸利率翻倍之後?沒有公開改變這一預測。鑑於最近利率翻倍,他們的總融資成本有任何明顯變化嗎?沒有。
在環境方面,他們的新口號是:「從地球上生命最少的地區獲取關鍵礦物,而不是生命最多的地區。」然而,這是一種虛假的等價:認為破壞一英畝的海底比破壞一英畝的印度尼西亞雨林更好。不僅在非雨林地區(例如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有主要礦山,而且立體的陸地礦山在其生命週期內平均每公頃產生564噸鎳,而二維的海底每公頃僅產生1.5噸。要產生與陸地礦山中厚而密集的礦脈相同的數量,就必須在海上開採多500到2,000倍的面積。更不用說,科學家們尚未充分探索深海的大部分區域——因此,對潛在危害的程度仍未完全瞭解。
最後,海底採礦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的管轄,該公約已獲得169個國家的批准。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已經表示「任何單方面行動都將構成違反國際法的行為。」由於無法從聯合國獲得在國際水域採礦的許可,TMC選擇無視這些規範,並在UNCLOS之外推進採礦進程。這樣做,TMC已經從唯一沒有批准UNCLOS的國家:美國,尋求了庇護。
然而,這已經用一個問題——沒有從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獲得許可——換來了一個可能更糟糕的問題。哪些公司實際上會執行開採海底的工作?TMC的營運合作夥伴Allseas和Glencore都是瑞士公司。他們會自願忽視其本國已簽署的規則嗎?其他人呢?保險和金融公司又如何呢?海底礦工將需要它們的支持來幫助他們的業務運營。這樣開採的礦物會在國際市場上被視為衝突礦物嗎?它們應該被這樣看待。
如果美國尋求以最低的風險和廉價的方式來確保關鍵礦物,它應該投資於本土的採礦和加工設施,或者更有效地與擁有更大金屬儲量的盟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合作。與烏克蘭的近期夥伴關係是一個如何最好地確保關鍵礦物,同時加強與主要盟友的聯繫,避免潛在的違反國際法行為,從而阻止其他懷有敵意的國家做同樣事情的絕佳範例。
那些提倡深海海底採礦的人認為,我們需要投資數十億美元於一項具有挑戰性且未經嘗試的技術,以確保僅僅兩種金屬,而這兩種金屬的未來預測短缺現在受到了強烈的質疑,並且是由一家正在努力保持相關性並避免耗盡現金的產業提出的。支持海底採礦?它很可能成為這個十年版本的Solyndra。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