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上週,川普總統宣布對盟友和敵人都採取激進的關稅措施,瞬間對戰後貿易體系造成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打擊。 即使在他做出重大讓步之後,顯而易見的是,在過去幾十年中定義全球經濟的跨境自由流動商品體系,短期內不會再回來了。
短期內,我們知道國際緊張局勢將擾亂清潔能源的供應鏈。 正如我的同事本週早些時候指出的那樣,許多清潔能源技術主要在中國製造,現在的關稅高達100%以上。 但對於長期氣候努力來說,也許更重要的問題是,在過去兩週以及未來三年,全球貿易體系將從殘骸中浮現出什麼?
貿易已經是氣候對話中的一個活躍點。 即使美國退出了自己的氣候議程,而歐盟在面對民粹主義的反擊時重新調整了氣候政策,也有可能設想一個氣候考量成為貿易討論的關鍵焦點的世界。
將氣候與貿易聯繫起來的討論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 從理論上講,貿易限制代表了一種克服搭便車問題的簡便方法,該問題阻止各國採取積極行動來減少排放。 正在採取氣候行動的國家可以對來自未做出類似努力的國家的產品實施限制或徵收費用。 然而,在實踐中,實施與氣候相關的貿易壁壘長期以來一直讓領導人感到恐懼,他們擔心這些壁壘會造成地緣政治混亂。
在川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隨著歐盟積極採取行動減少排放,該集團的產業開始抱怨氣候政策——尤其是該集團的碳價格——使歐洲公司處於競爭劣勢。 川普的貿易限制舉措——以今天的標準來看規模很小,但在當時卻很大——促使歐盟採取行動。 該集團推進了對進口產品徵收碳稅的計劃,該稅於2023年對特定行業的大公司生效。
川普再次踐踏貿易規範,並且再次為圍繞氣候和貿易的新考量創造了機會。 在美國,這種對話已經開始浮出水面。 由於共和黨人正在尋找將川普對激進貿易議程的渴望納入戰略願景的方法,因此一些華盛頓特區的決策者建議美國可能會在邊境徵收自己的碳費。 這樣一項措施將懲罰中國——中國依靠高排放的燃煤發電來製造產品——其理由是基於環境問題和經濟因素。 即使美國未能頒布碳價格,但其工業基礎在許多領域也比大多數其他國家清潔。
本週早些時候,南卡羅來納州的共和黨參議員Lindsay Graham和路易斯安那州的Bill Cassidy提出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將做到這一點。 支持者包括傳統的氣候倡導者,如Ceres,該組織與投資者和公司合作以推動脫碳,以及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這是一家宣傳川普議程的智庫。 Cassidy在本週在國會山舉行的一次活動中強調了新立法,他說,這項費用「將承認美國在控制[排放]方面花費的數十億甚至數兆美元。」 「中國沒有這樣做,這給了他們不公平的優勢。」
Cassidy建議美國可以與歐盟和其他盟友合作,以使他們的邊境標準保持一致——儘管尚不清楚這如何與川普對美國典型盟友的激進姿態相符。
同時,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氣候和貿易的交匯處,正在發生著一個完全不同的對話——一個專注於團結和互惠而不是競爭的對話。 新興市場國家(想想印度和巴西)在評估競爭格局以及他們的產品可能面臨排放稅的前景時感到憤怒。
他們認為,鑑於全球北方國家的歷史排放量,這些政策是不公平的。 此外,碳費損害了當地公司,使其更難投資於脫碳。 相反,他們堅持認為,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應該對自己的排放採取更嚴格的政策,並幫助籌集資金以激勵發展中國家的脫碳。
這個問題是去年在亞塞拜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之前的一個,可以肯定的是,它將在今年的巴西會議上再次出現。 當我問負責領導今年聯合國談判的巴西外交官時,他告訴我,他希望多邊主義能夠幫助取得突破。 他說:「解決重要問題的唯一方法是透過合作。」
然而,我們知道美國不會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參與11月的會談。 到那時,川普距離完成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了。 實際上,川普正在創建的這個新近分裂的世界很可能會分裂氣候標準和清潔技術供應鏈。 想要在不同市場上發展的公司將需要適應,投資於為新興邊境要求量身定制的低碳技術。
很難確切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但顯而易見的是,一項新的貿易議程正在醞釀之中——而氣候將以某種方式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To get this story in your inbox, subscribe to the TIME CO2 Leadership Report newsletter .)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