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年因欺詐損失數十億美元,但仍有許多消費者認為自己絕不會上當受騙。專家表示,詐騙者會使用某些心理策略,意味著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堪薩斯州立大學個人理財規劃助理教授梅根·麥考伊說,「每個人都說,『喔,這種事情絕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但那其實是一種很知名的認知偏差,讓我們更容易上當受騙。」
有很多詐騙手法的確很簡單又有效:情緒操縱。「他們利用恐懼策略,讓我們陷入原始大腦,原始大腦總是處於警戒狀態。」金融心理中心創辦人艾力克斯·梅爾庫米安表示。
詐騙手法包括假冒政府機構或銀行,也有假冒家人或朋友來進行假裝浪漫的詐騙行為。詐騙者創造的情況通常涉及高壓的情緒利害關係和緊迫的期限,例如聲稱家人被綁架並要求贖金,目的是讓個人立即採取行動並做出他們平常不會做的選擇。梅爾庫米安表示:「大腦的情緒部分真的劫持了我們理性的思考能力。」「這就跟學校操場上的惡霸沒什麼兩樣。你會感受到立即的壓力,必須交出你的午餐,而且你覺得自己無路可逃,也無法逃跑。」
當你處於較情緒化的狀態時,很容易變得脆弱,無論是因為你擔心所愛的人,還是正在尋找情感上的親密關係。麥考伊說:「他們真的會進行心理戰,讓你覺得不那麼孤獨、有罪惡感或恐懼。」「這些核心的人類情緒讓我們以生理方式反應,而不是以有意的方式反應。」
美國人越來越容易受到這些詐騙行為的侵害:數據顯示,2023 年消費者因欺詐行為損失超過 100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投資和冒名頂替的詐騙行為。
如果發現自己身處可能讓人產生警覺的情況,麥考伊建議提醒自己放慢腳步。「我想不到生活中很少有帳單不能在一個或兩個小時後支付。」她說。詢問回撥電話號碼,並花時間在網際網路上搜尋,並諮詢周遭的人。她說:
如果你真的成為詐騙行為的受害者,在錢財被騙走後,不要感到罪惡或羞恥。「對自己仁慈一點。」麥考伊說,「詐騙者就是靠著讓別人上當騙術過活的。」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