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院對前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的毒品戰爭調查目前的狀況

前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於2019年5月31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25屆「亞洲未來」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

(SeaPRwire) –   2019年3月,身為菲律賓總統的羅德里戈·杜特爾退出國際刑事法院。但當時國際刑事法院已於2016年展開一項調查,調查他的「毒品戰爭」,一場以大規模非法執行死刑形式殺害約6000多人的反毒品行動。

該調查最初於2021年11月應菲律賓的要求暫停,但2023年1月,國際刑事法院宣布恢復其調查,並於7月駁回該國上訴的理由。

杜特爾去年卸任後,繼任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 Jr表示,「菲律賓無意重新加入國際刑事法院。」但最近,馬科斯表示正考慮重新加入該法院,因為一些立法者認為新政府應與調查合作。只有一個其他國家布隆迪於2017年退出國際刑事法院,該法院已對超過140個國家具有管轄權。

「我們是否應該回歸國際刑事法院的範疇?」馬科斯周五在馬尼拉告訴記者。「這又在研究中。所以,我們只是繼續研究我們的選項。」

但同時,馬科斯也表示反對對其前任的正在進行的國際刑事法院調查。

「讓外人、外國人告訴我們警方應調查誰、應逮捕誰、應監禁誰,這是不對的。只有菲律賓人才能做這件事。我們有警方,我們有國家調查局,我們有司法部門。他們可以完成這項工作。」他用塔加拉語對記者說。

至今,菲律賓尚未進行過任何獨立的杜特爾毒品戰爭調查。

以下是關於國際刑事法院調查需要了解的重點:

國際刑事法院調查什麼?

前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法圖·本蘇達最早於2016年注意到杜特爾毒品戰爭中的暴力行為。當時,本蘇達指出菲律賓政府已報告自6月開始的反毒品行動以來,約有3000起毒販和毒販的非法執行死刑案例。

杜特爾以此「毒品戰爭」為總統任期立下旗幟,反覆威脅要「殺死」參與毒品貿易的人。在擔任南部城市達沃市長期間,他也有類似的行動,據稱下令成立「死亡小組」執行命令。

人權團體認為,杜特爾的煽動性言論使國家力量得以實施暗殺和非法執行死刑。擔任總統期間,他鼓勵殺死毒販,稱讚殺害犯人和平民的人,並下令當時的海關總長。

政府數據顯示,從2016年6月至2022年5月31日杜特爾總統任期結束前,反毒行動已造成超過6000人死亡,但人權組織估計死亡人數可能高達3萬。

本蘇達在2018年2月宣布,國際刑事法院將對這些死亡案件進行初步調查。2021年9月15日,為期5年的預審調查正式開始,調查範圍涵蓋2011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16日在菲律賓發生的可能犯罪行為,後一日期為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前一天。這擴大了調查範圍,不僅包括杜特爾「毒品戰爭」期間,也包括他擔任達沃市長期間的殺人案例。法官裁定「以謀殺為目的的反人類罪」似乎已在菲律賓發生,而本案中的案例也將落入法院的管轄範圍內。

2019年7月22日,馬尼拉菲律賓總統杜特爾國情咨文演講中,抗議者展示被指在「毒品戰爭」中喪生受害者的肖像。

杜特爾本人對調查的看法是什麼?

從一開始,杜特爾就拒絕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本蘇達發表聲明幾週後,他表示「不怕」,並威脅要退出法院。

2018年3月,在國際刑事法院宣布對菲律賓毒品戰爭啟動初步調查一個月後,杜特爾在一場演講中表示憤怒,單方面宣布菲律賓退出《羅馬規約》等國際刑事法院的基礎條約,理由是聯合國官員和法院的行動「違反了程序正義和菲律賓憲法明確保證的無罪推定」。

隨後一年的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停止成為法院成員國。但國際刑事法院後來裁定,檢察官仍可以調查該國在仍為條約成員國期間可能發生的「謀殺罪反人類罪」。

「你們不會嚇倒我,說要把我關進國際刑事法院。我絕不會回答你們任何問題。對我來說都是胡說八道。我只對菲律賓人負責。菲律賓人將審判我…即使你們因為我所做的一切而把我吊死,那也會是我的榮幸。」杜特爾在2019年12月這樣說。

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

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未必一定導致審判,根據一份分析,可能的結果包括:

如果調查期間,檢察官發現足以起訴的證據,他必須確定嫌疑人並要求發出逮捕令或傳喚出庭。一組預審法官最終決定是否將案件提交法庭審理。

然而,國際刑事法院權力有限,它的職能是補充國家司法系統。它只會在國家自身未能進行真正獨立法律程序的情況下起訴,且它本身既無警力也無獨立執法機制。調查和起訴的成功程度取決於參與國家的合作程度。

特別是逮捕令難以執行。自2002年法院成立以來,法官已發出40份逮捕令,但仍有15人在逃。例如,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曾獲發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但分析人士認為他被捕的機會不大。

本文由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領域: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 為全球客戶提供多語種新聞稿發佈服務(MiddleEast, Singapore, Hong Kong, Vietnam, Thailand, Japan, Taiwan, Malaysia, Indonesia, Philippines, Germany and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