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81歲生日當天赦免國家感恩節火雞

Joe Biden

(SeaPRwire) –   華盛頓-自由和鐘兩隻火雞現在更加欣賞「讓自由響起」這句話的含義。

這兩隻感恩節火雞在週一起到場,正好是拜登的81歲生日:一位總統發出赦免令,免除它們成為別人感恩節大餐的命運。

首先,拜登-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想以自己的年齡開個玩笑。

「順便說一下,今天是我的生日,」總統說,提到在Oval Office裡的客人在活動前為他唱了「生日快樂」。「我只想告訴你們,60歲真的很難熬。很難。」

他也提到,將感恩節火雞送到白宮已成為超過七十年的傳統。

「這是這個活動的第76個年頭,我要告訴你們,我沒有參加過第一個,」拜登說。民主黨人的年齡已成為他明年尋求連任的問題。

發出赦免令前,拜登說雖然自由和鐘都是明尼蘇達州人,但它們之所以取這兩個名字,是為了紀念費城的自由鐘。

「這些火雞現在更加欣賞『讓自由響起』這句話的含義,」他說,補充它們喜歡Honeycrisp蘋果、冰球、千湖群和Mall of America-這些都是明尼蘇達州出名的地方。

它們克服了「一些艱難的機會」才來到白宮,拜登繼續說,「它們不得不努力表現出耐心,並願意跨越一千多英里的旅程。」他認為,它們的成就可能比獲得Beyonce的Renaissance巡演門票,或「泰勒絲的巡演,她現在在巴西,那裡有點熱,」更難。他顯然搞混了女歌手;泰勒絲現在在巴西進行Eras巡演;布蘭妮·斯皮爾斯目前沒有巡演。

「看吧,根據它們作為社會有用成員的承諾,以及即將前往明尼蘇達大學的新家,我特此赦免自由和鐘。恭喜你們,火雞!」拜登宣布。

數百名賓客,包括內閣成員和帶著孩子的白宮工作人員,在南草坪觀看了這場非正式的華盛頓假期季節開始儀式。拜登的孫女Maisy Biden在旁觀看,她的同父異母兄弟Beau Biden也在一旁。活動結束後,Beau被帶到其中一隻火雞旁撫摸。

同日晚些時候,軍人家庭加入了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她從北卡羅來納州Fleetwood的Cline Church Nursery接受了一棵18.5英尺(5.6米)的弗雷澤雪松,作為官方的白宮聖誕樹。這棵樹將放在藍色房間展出。

國家火雞聯合會主席史蒂夫·萊肯和Jennie-O Turkey Store總裁在上週與美聯社的採訪中表示,這些赦免是「開啟假期季節的絕佳方式,真的很有趣的榮譽。」

萊肯在週日將自由和鐘介紹到華盛頓附近豪華酒店威拉德洲際酒店。這兩隻火雞在星期六乘坐黑色Escalade跨越數天路程從明尼蘇達州抵達美國首都後,在那裡住進套房。

「它們就像我們所有的火雞一樣被養大,當然免受天氣極端和天敵的侵害,可以自由地在水和食物不斷供應的情況下行走,」萊肯在週日於威拉德酒店新翻修的水晶廳介紹它們時說。火雞在塑料布上行走。

這兩隻公火雞,分別約20周大,重約42磅(19公斤),7月在明尼蘇達州威爾馬孵化-Jennie-O總部就設在那裡-作為「總統群」的一部分。它們聽音樂和其他聲音來為週一在白宮的喧囂做準備。

「它們聽了各種音樂來為沿途的人群和活動做準備。我可以確認,它們確實是泰勒絲的粉絲,也喜歡一些王子的歌,」萊肯說,意思是自由和鐘喜歡泰勒絲。「我認為它們絕對準備好面對聚光燈了。」

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1947年,當時代表火雞農場主和生產商的國家火雞聯合會首次向哈里·杜魯門總統獻上感恩節火雞。

當時,甚至更早,火雞是用來成為第一家庭感恩節大餐的。但到了1980年代後期,這個傳統已經演變成一場通常帶有幽默成分的儀式,火雞獲得第二次生命的機會。

1989年,動物權利活動人士在附近示威時,喬治·H·W·布希總統公開保證說,「這隻優秀的公火雞不會成為任何人的晚餐。」

現在免於感恩節大餐的命運,自由和鐘將由明尼蘇達大學食品、農業和自然資源科學學院照料。

本文由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領域: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 為全球客戶提供多語種新聞稿發佈服務(Hong Kong: AsiaExcite, TIHongKong; Singapore: SingapuraNow, SinchewBusiness, AsiaEase; Thailand: THNewson, ThaiLandLatest; Indonesia: IndonesiaFolk, IndoNewswire; Philippines: EventPH, PHNewLook, PHNotes; Malaysia: BeritaPagi, SEANewswire; Vietnam: VNWindow, PressVN; Arab: DubaiLite, HunaTimes; Taiwan: TaipeiCool, TWZip; Germany: NachMedia, dePresse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