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向台灣提供地震援助——又為何台灣迅速拒絕

一幢在2024年4月4日發生在台灣花蓮的地震中受損的建築物。

(SeaPRwire) –   台灣當局尚未估計重建因週三發生的地震造成的損害所需的成本。這場地震造成倒塌、傾倒和破壞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損害。上次規模相當的地震——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的修復成本接近新台幣兩千億元。

二十五年前,台灣拒絕了來自隔海的中國的援助,而當這個星期又一次從對岸傳來援助時,台灣迅速拒絕。

「因為你一直受到衝突的威脅,所以這並不是真正的善意。」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助理教授列夫·納赫曼對時代雜誌表示,中國提供援助和台灣迅速看穿其背後目的。

「我們對中國方面關心表示感謝,」台灣陸委會在中國台灣事務辦公室周三對災情的反應後不久發表聲明說:「由於這場地震,中國方面無需提供災害救援。」

早些時候,中國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朱芬蓮表示:「內地有關方面對台灣同胞受災深表關切和慰問。他們將密切關注災情和後續情況,願意提供災害救援援助。」

中國官方媒體稱地震發生在「中國台灣」,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楊健認為,通過提供援助,中國「再次強調它認為自己在國內事務方面做了什麼」。

專家表示,台灣迅速拒絕很可能源於1999年地震處理的殘留痛苦。當時,台灣當局將北京試圖監督救援工作描述為「干預」。中國當時也阻止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參與。中國至今仍在國際舞台上採取行動限制台灣獲得承認和與其他政府和組織的全面參與。

楊健告訴時代雜誌,台灣政府的合理抵制來自中國的參與當前恢復工作,是因為「中國援助總是附帶條件」。他還指出,基於北京近年來堅持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兩岸最終將統一的說法,以及必要時使用武力的威脅,台灣公眾對中國也存在更廣泛的不信任。

「由於這種軍事威脅和不願放棄使用武力控制台灣的威脅,台灣人對[中國]的目的存在很大的懷疑。」楊健指出,人民解放軍近乎持續的空中和海上巡邏。

台灣最近在民進黨連任四年後,再次確認了獨立的願望。即將在5月就職的總統蔡英文在1月大選前表示:「我們的門向北京在平等尊嚴原則下的參與保持開放。」她補充道:「在追求和平的同時,我們不抱幻想。」

納赫曼表示,中國很可能預料到台灣的反應。通過提出幾乎肯定會被拒絕的援助,中國「其實不是真正提供善意,而是設置台灣顯得不好,然後他們可以說『看,台灣拒絕我們的善意。』」

總的來說,觀察人士表示,兩岸就援助問題的爭論是不必要的分心。彭博觀點作家卡麗絲瑪·瓦斯瓦尼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在未來幾天,台灣必須專注於人民的福祉。如果中國真的想幫助,那就應該簡單地不干預台北的事情。」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與中國提供援助的反應不同,台灣對日本類似提議的反應顯得更為正面。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三在社交媒體平台Twitter上對地震受害者表示慰問,並表示日本「在困難時期願意為台灣這個海上鄰國提供必要援助」。蔡英文總統回應稱:「您的話語讓我們心情溫暖,體現了台日之間緊密的聯繫。讓我們繼續互相幫助,攜手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