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巴勒斯坦人擔心永久從加沙被驅逐

埃及當局在週二開放拉法邊境口岸兩天,部分重新開放

對巴勒斯坦人來說,永久性被驅離祖國是一個長期的恐懼。這一恐懼始於導致以色列建國的戰爭,以及1948年,約有70萬巴勒斯坦人在他們稱為「災難」(Nakba)的事件中,被暴力驅逐或被迫逃離家園和原鄉村落。這一恐懼延續到目前系統性驅逐和拆除住房。現在,加薩走廊超過200萬居民面臨強制大規模驅逐的陰影,因為以色列對該地區的轟炸已造成至少9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迫使他們南逃埃及。死亡和破壞規模之大,加上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增加了國際壓力,尤其是要求埃及與加薩走廊接壤的邊境向巴勒斯坦難民開放。

埃及迄今拒絕如此行事,只允許數百名外國公民和幾十名受傷巴勒斯坦人通過埃及控制的拉法邊境口岸離開加薩走廊。其理由眾多,不僅涉及其自身的經濟和安全考慮,也涉及歷史和對此舉可能設定的先例的擔憂——尤其是如果那些難民永遠無法返回家園,這違反國際法。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10月21日開幕的開羅和平峰會上表示:「埃及堅決拒絕強制驅逐巴勒斯坦人和將他們轉移到西奈半島埃及領土上。」他指出,這種結果「將標誌巴勒斯坦事業的最後一口氣。」

「埃及的立場並不不合理」

埃及有充分理由感到懷疑。它只需看看鄰近的約旦和黎巴嫩的經歷,這兩個國家在過去戰爭中被迫接收數以十萬計的巴勒斯坦難民(其中沒有一個被允許返回),就知道任何以人道主義為由的臨時解決方案最終可能有其他結果。以色列政府在戰爭前後的驅逐性言論,也沒有緩解這些擔憂。事實上,一份最近被洩露的以色列情報部10月13日日期的文件顯示,該部門提出一項計劃,強制和永久性將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遷往埃及西奈半島。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這一計劃已被採納為政策,但「在以色列政府最高層,這一選項已被討論過」,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倫敦分部中東學者H.A. Hellyer表示。「所以埃及擔憂這可能成真,其立場並不不合理。」

這種結果對埃及帶來災難性後果,其中不乏經濟方面。埃及正陷入經濟危機,國債暴漲,信用評級下降,貨幣兌美元匯率跌至被視為全球表現最差的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部分將經濟停滯歸咎於「軍方對經濟的全面控制」,要求開始改革以獲得貸款。

即使埃及的債務獲得寬免——根據以色列和國際媒體報導,這被視為誘因讓開羅接收難民——安全問題仍需考慮。西奈半島長期是暴力叛亂的熱點,包括與伊斯蘭國有關聯的伊斯蘭主義武裝分子。美國國務院就因恐怖主義風險而對西奈半島發出旅遊警告。「埃及在過去十五年努力維持西奈半島的安全控制,」華盛頓阿拉伯中心非常駐研究員Yousef Munayyer指出。他認為接收加薩走廊人口很可能會顛覆這一進展,尤其如果此舉將以色列-哈馬斯衝突引入埃及領土。「從埃及的角度看,如果人口進入其土地,這些不滿不會消失。這意味著直接與以色列衝突進入西奈半島。」

這種結果有可能危及埃及40年來與以色列的和平協議。該和平協議一直在埃及民眾中存在爭議,領導人之所以能夠向公眾推銷和平協議,部分原因在於強調其幫助埃及收回1967年六日戰爭期間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主權,直到1979年兩國簽訂和平協議。Munayyer表示,「對埃及來說,被迫接受它不願接受的數百萬巴勒斯坦難民,實際上否定了埃及對西奈半島擁有主權的概念,這是一種諷刺。」

但也許最大的原因是,被視為與他們的驅逐合作將在埃及本土及整個地區引起憤怒。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倫敦分部中東學者H.A. Hellyer表示:「沒有一個情況下,被強制離開家園的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當局允許返回。」他指出,儘管以色列在2005年通過了一項計劃,允許部分加薩走廊居民返回,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人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