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產業要「能源轉型」意謂更多化石燃料

BP Plc's Ruhr Oil Refinery

(SeaPRwire) –   當我第一次參加由S&P Global主辦的CERAWeek時,許多與會者幾乎將「能源轉型」一詞視為髒話或笑話的對象。今年,大家都認同我們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階段已成定論。在各個小組討論或走廊交談中,幾乎難以找尋沒有提到「能源轉型」這個詞的場合。事實上,「多維度能源轉型」甚至出現在會議交付的厚厚手冊封面上。

但是,「能源轉型」對不同人而言,其意義也不同。在氣候圈子和一般說法中,能源轉型指的是從化石燃料轉向清潔能源如風力和太陽能等。在這個定義下,30年後各種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存在激烈討論,但化石燃料必須逐步淘汰則毋庸置疑。

然而,許多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高管在這裡表達的看法不同。在他們看來,能源轉型將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的增長。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技術雖將持續擴張,但不足以阻止化石燃料的擴張。埃克森美孝CEO達倫·伍茲在會議初期表示(石油和天然氣以分子形式運行,電以電子形式運行)「我不是說一種比一種好,我是說我們需要兩種。」

事實是,各種能源在中長期需求前景仍待確定,連能源模型者之間也在進行激烈討論。國際能源署預測,在現行政策下,所有化石燃料需求可能在2030年達峰。而石油輸出國組織類似報告預測需求將持續增長至2045年。

許多在CERAWeek的人認為,他們強調需求增長是一種「現實檢查」,說明行業的必要性。當然,短期我們需要化石燃料滿足需求。但值得重申的是,忽視氣候變化將面臨嚴重風險,不僅是由於氣溫升高,也包括由此帶來的社會挑戰。為避免這些後果,政策制定者需要利用各種工具推動市場朝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

行業不斷演變的核心在於能源生產、運輸和消費方式的重大轉變已成眼前事實。全球在新能源技術上投入了數萬億美元,成長迅速。儘管報告顯示放緩,但電動車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銷量仍在飆升,導致從汽油轉向電力。

我們正在轉向什麼?在友好的氣候世界裡,一個順暢的轉型可能會跟隨國際能源署2021年發布的「淨零」報告中的路徑,該報告描繪了2050年前消除排放的軌道。報告認為,到2050年,將有近70%的電力來源於風力和太陽能,並在過程中有中間步驟。

然而,國際能源署的情景最終只是一個情景。實現它需要不僅支持性政策,也需要適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帶來的能源市場重組,以及AI帶來的數據中心需求增加等事件。

行業中的一些人認為,當前情況提供了回縮的機會。沙特阿美石油公司CEO阿明·納塞爾在會上表示,轉型「明顯失敗」。「我們應該放棄淘汰石油和天然氣的幻想,而是根據現實需求假設對它們進行充分投資。」

加大天然氣投資並配合再生能源增長似乎是解決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的最簡單選擇。但向新化石燃料資源投資,將破壞實現氣候目標的機會——從而引發經濟和人道災難。

而提高能源效率來減少電力消耗相對容易。加快建設輸電線路將電力生產與需求最急切地區連接,也將大大助力。同樣,減緩核能退出也有助於此。從技術、經濟和氣候三個層面看,這些解決方案或許最理想。但要獲得必要的政治和政策支持則更為複雜。

「在這裡的人都預期能源需求將繼續增長,化石將成為邏輯性解決方案,」RMI環保非營利機構CEO喬恩·克雷茨表示,事實上再生能源已更便宜和可得。「有一種走向懸崖的心態。」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