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高法院裁定將移民送往盧旺達計劃違法

(SeaPRwire) –   倫敦 – 英國政府週三表示,儘管英國最高法院裁定該計劃違法,但仍將嘗試。

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的一項主要政策遭受重大打擊,五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一致裁定,遣送到盧旺達的尋求庇護者「真實面臨虐待風險」,因為他們可能會被遣返回他們逃離的衝突國家。

蘇納克曾承諾阻止小船通過英吉利海峽到達英國的移民,他表示這一裁決「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但仍將推進該計劃。

他表示,法院已「確認將尋求庇護者遣送到安全第三國是合法的」,儘管它裁定盧旺達不安全。

他表示,政府正在與盧旺達締結一項條約,以解決法院提出的疑慮,「並將在考慮今天的裁決後最終簽署該條約」。如果失敗,他表示準備考慮修改英國法律和退出國際人權公約 – 這將引起強烈反對和國際批評。

難民和人權組織歡迎法院的裁決,呼籲政府放棄盧旺達計劃。英國ActionAid組織稱這是「英國同情心和尊嚴價值觀的肯定」。國際特赦組織表示,政府應「劃下英國政治史上一個不光彩的篇章的句號」。

英國政府於2022年4月提出計劃,將部分以小船或隱藏在船上的方式抵達英國的移民遣送到東非國家盧旺達,在那裡將處理他們的庇護請求,如果成功,他們將留在盧旺達。

英國政府認為,該政策將阻止人們冒險穿越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運航道,並破壞人口走私集團的生意模式。反對黨政治人物、難民組織和人權組織認為,該計劃不道德且不可行。

至今尚無任何人被遣送到該國,因為計劃一直在法院中受到質疑。

最高法院院長羅伯特·里德在宣讀裁決時表示,盧旺達在履行對難民的義務方面存在理解錯誤,無法保證不虐待尋求庇護者。

他提到該國的惡劣人權記錄,包括強迫失蹤和酷刑,並表示盧旺達實行「反遣返」政策 – 將移民遣返到不安全的原國。

法官得出結論,「存在實質性理由相信,尋求庇護請求很可能無法得到恰當處理,尋求庇護者因此面臨真實風險直接或間接被遣返到原國」。

「在這種情況下,真正的難民將面臨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被遣返的處境中的實質性虐待風險」,他們說。

英國政府認為,雖然盧旺達在1994年發生了殺害80多萬人的種族滅絕大屠殺,但該國此後建立了穩定和經濟進步的聲譽。

批評人士認為,這種穩定是以政治壓迫為代價的。法院裁決指出,盧旺達多起侵犯人權行為,包括政治謀殺,導致英國警方「警告居住在英國的盧旺達公民,盧旺達政府有可靠計劃殺害他們」。他們表示,盧旺達拒絕所有來自敘利亞、葉門和阿富汗等戰爭國家的尋求庇護者。盧旺達政府堅稱,該國是難民安全的地方。

「盧旺達致力履行其國際義務」,政府發言人約蘭德·馬科洛在X上寫道,X前稱Twitter。「聯合國難民署和其他國際機構已對我們對難民的典範性待遇表示認可。」

盧旺達反對黨領導人弗蘭克·哈比內扎表示,英國不應將其移民義務外包給這個小國家。

「英國應該留下移民或將他們送到其他歐洲國家,而不是貧窮國家盧旺達。我真的不認為英國這樣一個國家應該逃避自己的義務,」哈比內扎在吉佳利的盧旺達首都告訴美聯社。

盧旺達計劃已花費英國政府至少1.4億英鎊(約1.75億美元),但尚未有任何一架飛機起飛。2022年6月首次遣返航班在最後一刻被歐洲人權法院阻止。

案件隨後被提交到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裁定該計劃違法,因為盧旺達不是「安全第三國」。政府隨後未能在最高法院中成功質疑該決定。

蘇納克對法院裁定「需要結構性改變和能力建設,可能在未來實現盧旺達的安全」表示安慰。

首相正面臨保守黨執政黨右翼的壓力,必須採取激進行動「阻止船隻」。前首相、本周一辭職的利茲·杜魯斯曾表示,如果盧旺達計劃被阻止,英國應退出歐洲人權公約。

蘇納克告訴下議院議員,如果其他途徑失敗,他「準備修改我們的法律並重新審視那些國際關係」。

歐洲和美國大部分地區都在尋求避難,避開戰爭、暴力、壓迫以及導致嚴重乾旱和洪水的全球變暖。

儘管英國的庇護申請量低於義大利、法國或德國等國,但每年仍有成千上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前往法國北部,希望通過英吉利海峽。

今年通過海峽抵達英國的移民已超過2.73萬人,全年總數預計將低於2022年的4.6萬人。政府認為,這證明其強硬立場正在奏效,但其他人則歸因於天氣等因素。

本文由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領域: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 為全球客戶提供多語種新聞稿發佈服務(Hong Kong: AsiaExcite, TIHongKong; Singapore: SingdaoTimes, SingaporeEra, AsiaEase; Thailand: THNewson, THNewswire; Indonesia: IDNewsZone, LiveBerita; Philippines: PHTune, PHHit, PHBizNews; Malaysia: DataDurian, PressMalaysia; Vietnam: VNWindow, PressVN; Arab: DubaiLite, HunaTimes; Taiwan: EAStory, TaiwanPR; Germany: NachMedia, dePresse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