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結婚數量略增但長期人口挑戰仍在

Groom putting ring on bride's finger. Rings exchange. Happy couple celebrating wedding outdoors.

(SeaPRwire) –   韓國去年的結婚人數,據該國政府在本週二公布的數據顯示,這已是近十年來首次增加。中國早前在本月初公布的數據也顯示,結婚人數有所增加。

增幅雖然輕微:韓國2023年有193,657對夫婦結婚,比2022年增加1%,自2011年以來首次增加;而中國到2023年底約有768萬對夫婦結婚,比2022年底增加約84.7萬對,自2013年以來首次增加。但儘管有人可能希望這種明顯的趨勢可能會扭轉這兩個國家人口老化和下降的命運,實際上,數據只是加強了一個更廣泛的下降趨勢,分析人士表示。

韓國一名政府官員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導致夫婦延遲結婚,是2023年結婚人數增加的原因。同時,獨立的中國人口學家賀亞夫在採訪中指出,過去十年結婚人數下降的五個原因仍然存在——青年人口下降、男女比例失衡、平均初婚年齡延後、婚禮成本過高,以及更多年輕人根本不想結婚,態度的改變,這是去年增加的原因之一:「2020年至2022年,許多年輕人因疫情影響而延遲結婚。隨著疫情逐漸緩和,婚禮經濟反彈明顯。」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與公共政策教授Stuart Gietel-Basten告訴TIME,結婚似乎仍在亞洲呈下降趨勢。他說:「我們實際看到的是一種持續下降的趨勢,但這種下降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加速。並不是說政策有什麼奇蹟,或有什麼重大新變化支持夫婦結婚,或他們在水中加入了什麼。」

韓國和中國政府以及面臨類似人口問題的鄰國日本,都一直在試圖通過鼓勵結婚來提高生育率,緩解快速老齡化帶來的影響。去年,中國為新婚異性夫婦提供若新娘年齡在25歲以下的補助($138美元),以促進「適齡結婚和生育」。韓國政府在過去20年裡花費大量資金應對該國老齡化社會和提高生育率。

Gietel-Basten表示,從算術上講,增加結婚數量也將增加生育率,假設已婚女性生育機率高於未婚女性。但是,他補充說,同時出現的趨勢是女性生育的孩子越來越少,部分女性完全不生育,意味著生育率仍將下降。

人口學家長期將結婚率下降歸因於結婚相關成本的吸引力不足。Gietel-Basten表示:「人們不是完全不想結婚,而是拒絕那個『結婚套餐』。」這包括社會對女性在結婚後照顧姻親的期望、女性預期放棄的自由和自主權,以及養育子女的高成本。結果,一些人完全不結婚,十年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而許多人則推遲結婚年齡。

中國過去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男性首次結婚平均年齡為25.75歲,女性為24歲。到2020年,男性提高到29.38歲,女性提高到27.95歲。韓國2023年,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4歲,女性為31.5歲——相比10年前,分別為32.2歲和29.6歲。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與人類學系助理教授鄭木告訴TIME,政策制定者必須超越單純推動更多結婚,而應考慮更廣泛的相關問題。她表示:「我認為他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程度還很淺薄,相比問題本身有多根本性。除非讓人感到在相對自主的方式中生活很安心,否則不太可能奏效。」

Gietel-Basten認為,政府應該學會適應人口結構的變化,而不是試圖扭轉它。他表示:「我們必須停止試圖逆轉它,因為逆轉很難,如果不說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現實。」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