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將看到最差的45分鐘電影

The Nova rave massacre site

(SeaPRwire) –   世界經濟論壇在達佛的報告引述CEO對於以色列遭哈馬斯攻擊後全球日益增加的反猶太主義敏感話題討論不足感到失望,只有一個單獨的會議討論此議題。在該處播放以色列國防軍收集的10月7日暴行影片後,ADL的Jonathan Greenblatt表示:「人們靜默地離開會場,只是哭泣或震驚。」我曾多次觀看這段完全相同的影片,見證領導人對視覺證據中的殘暴行為感到同樣的恐懼。但它必須被看見。各行各業、各國及各宗教的領導人必須觀看以色列國防軍的影片,才能從視覺和情感上明白,否認暴行的人是錯的。

事實上,就在上個月,我們在耶魯CEO峰會上向參加的頂尖商界領袖播放了這段影片在美國的首次放映,這段影片是以色列國防軍用心編輯整理的。播放目的在於跟隨歷史上記錄惡性人道主義現實的人士,就像博物館記錄過去的殘忍一樣。沒有人願意看這段影片,但所有人都覺得有義務觀看每個細節-見證痛苦,作為行動號召停止這種慘案。

這次觀看可以理解為類似於以色列的雅德·瓦谢姆紀念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弗蘭克之家、匈牙利布達佩斯多哈尼街猶太會堂的匈牙利猶太博物館、烏克蘭基輔的烏克蘭人工飢荒-種族滅絕博物館、克羅埃西亞斯雷布雷尼察-波托查里種族滅絕紀念碑及墓園,以及其他各種不幸紀念地的參觀。它們都不是愉快的旅遊體驗,但記錄著不可想像的人類殘忍對無辜受害者的真實歷史。以色列國防軍新編輯的10月暴行影片,可以進一步鞏固這些重要的真相與知識。

學習不只透過講座、閱讀,甚至討論進行,也透過感受-或哲學家約翰·杜威所稱的「體驗學習」-一個他在一世紀前賦予的含義已被大幅度稀釋和轉變。1967年馬歇爾·麥克盧漢的著作《媒介即訊息》同時慶祝媒體技術,也警告它延伸和取代我們的感官。1983年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家伊西耶爾·德索拉·普爾在《自由的科技》中安慰我們,新興的數位媒體可以拯救我們免於偏見的壓迫。

然而,最近我們看到過於過度律師化、未充分準備的大學管理人員、膽小的政治領導人和年輕社會主義者天真,在以色列遭哈馬斯攻擊後,易受社交媒體過濾和歪曲的影響。真相的文件可糾正這些在社交媒體上被推廣的錯誤敘事,但真相是否太難面對?

哈馬斯暴行的記錄設定了新的圖像證據標準,展示了前所未有的人類暴行。在10月7日殘忍地殺害1,400名無辜以色列平民後-包括大規模強姦、酷刑、綁縛和焚燒嬰兒、斬首以及當場肢解;以色列領導人糾結於如何展示這些恐怖,不玷污這些受害者的記憶和尊嚴,同時也關注受害者家屬的隱私和痛苦。大量驚人的視頻和照片記錄了現場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這些景象迎接以色列搜救隊抵達時,很少發現生還者,但更多影片是由自豪的恐怖分子提供的,來自他們自己的身體攝影機、儀表板攝影機,以及被殺害受害者的設備。

這份文件需要極為深刻,因為網路極端分子充斥社交媒體,否認這場殘暴的襲擊。例如,在TikTok上有關巴勒斯坦的主題標籤比10大主流新聞網站的流量總和還多,根據數據科學家安東尼·戈爾德布盧姆進行的研究。同樣地,在美國TikTok上有關巴勒斯坦的主題標籤的觀看次數,比以色列主題標籤的次數多很多。

但最讓人擔憂的是,充斥著大量暴力否認和反猶太主義內容,就像ADL執行長Jonathan Greenblat描述的那樣,這種否認主義的普遍性令人震驚。新聞監督最近發現,在X平台上發布最流行的74%虛假和反猶太主義內容的,是那些被驗證的「藍色勾號」用戶。

亞瑟·布里斯班,赫斯特報業集團的報紙編輯,於1911年新聞論壇中被認為首次提出「一張圖像勝過一千字」這句話。心理研究顯示,圖像能促進對經驗的專注,但也提供記憶線索來長期聯繫經驗的情感。

1955年8月,14歲的黑人芝加哥人埃米特·提爾訪問密西西比州親戚時,被白人綁架者用槍托重擊頭部、開槍射擊並扔進河中。他被毆打得嚴重,只能靠戴著的家族戒指才能辨認。兇手承認殘忍謀殺但因技術性理由被宣告無罪。提爾堅持在5天的葬禮期間保持棺材開放,解釋道:「我想讓全世界看看他們對我寶貝做了什麼。」成千上萬人觀看了埃米特被毀容的屍體,照片刊登在《Jet》雜誌上。

睿智地預見到否認猶太人大屠殺的人,當盟軍解放瘦骨嶙峋、疾病纏身的納粹集中營倖存者時,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堅持全球媒體在場見證屍體堆積和其他大屠殺的恐怖。正如他說的:「視覺證據和瘦骨嶙峋、殘忍和野蠻的口述證詞,令我感到噁心…我們有意讓他們親眼見證,以便日後如果有人指控這些指控純屬『宣傳』,我們能提供第一手見證。」

這個決定極為重要,因為根據1940年代解放死亡營後美國民意測驗數據,有些人認為猶太受害者必須為這場恐怖自找的。心理學家梅爾文·萊納的「正義世界假設」研究顯示,否認主義產生是為了人們面對廣泛無辜大量痛苦的現實,這違背了他們對日常秩序的感知。他主張人們採取否認主義幻想,以再次確認他們對每日生活的看法。

「不再」這個詞語可以追溯至1927年詩人伊扎克·蘭登的詩歌《馬薩達》,向在公元30年左右英勇防守死海山崖馬薩達高地的猶太殉道者致敬。這個表達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倖存者中被重複,並出現在奧斯威辛、特雷布林卡、達豪和烏克蘭基輔附近巴比亞爾大規模猶太人無名坑的紀念碑上。各行各業、各國及各宗教的領導人必須觀看以色列國防軍的新影片,才能從視覺和情感上明白,否認暴行的人是錯的,鬥爭仍在繼續。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在活動結束時,我們請來一位著名伊瑪目和拉比共同進行宗教聯合祈禱;之後,我們請普林斯頓神學家大衛·米勒作為唯一發言人結束這個晚上:「我們剛看到的東西加深無助、憤怒、恐懼、憤慨和痛苦的感覺……實在說,我不知道如何停止或解決這一切,或找到止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