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斯汀的歷史

Bayard Rustin At Work

今年是馬丁·路德·金二世在華盛頓為工作和自由進行示威遊行(簡稱「華盛頓示威遊行」)時發表的「我有一個夢」演說60周年。然而,1963年8月28日這場示威遊行的策劃人Bayard Rustin,至今60年後仍未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一部新電影計劃改變這一狀況。《拉斯汀》將於11月3日在部分影院上映,11月17日在Netflix上線,講述這位民權領袖如何策劃一場支持運動的遊行,而該運動本身並不總是支持他作為一位公開同性戀的黑人。

1912年,拉斯汀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威斯特徹斯特,成長於貴格會家庭,這激發了他為經濟公正、平等權利和和平進行活動。二戰期間,他拒絕服兵役,選擇去聯邦監獄,最終他的職業生涯中有超過20次被捕記錄。他成為示威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包括一場推動自由的禱告朝聖活動,這場活動使馬丁·路德·金一舉成名,以及一場爭取種族融合學校的青年遊行。他常被引用為提倡「創意麻煩」或「天使麻煩」。正如拉斯汀自己1960年向馬爾科姆·X解釋黑人運動的目標:「我認為絕大多數黑人都不尋求任何東西,他們只是尋求成為完全公民。」

但1962年,由於拉斯汀公開同性戀的身份,金將他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當時,同性戀或男同性戀者「被視為罪犯、精神病患者和罪人」,根據邁克爾·隆編輯的文集《Bayard Rustin: A Legacy of Protest and Politics》和《More Than a Dream: The Radical 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中所述。「民權領袖希望讓拉斯汀保持低調,以免他的同性戀性取向影響他們。這不僅是民權領袖,拉斯汀本人也選擇保持低調,他很清楚在同性戀恐懼社會中,他的同性戀身份可能為民權運動帶來的問題。」

隨著民權運動在喬治亞州奧爾巴尼地區的選民權和種族隔離進程陷入困境,金再次找上拉斯汀,這位性情很好的人與他和好如初。最終,金和拉斯汀互補互成;金是創意願景家,拉斯汀在後勤組織和組織聯盟方面表現出色。

拉斯汀的巔峰成就是組織1963年8月28日的華盛頓為工作和自由示威遊行。約25萬人湧向林肯紀念堂,表達對民權和平等就業機會的支持。「拉斯汀不像民權運動中的任何其他人,他真正推動運動解決經濟問題-貧困、就業不足和失業,」隆說。「他明白,能坐在一家非種族隔離餐廳裡是一回事,能買那個漢堡包又是另一回事。」這場示威活動促進1964年民權法案和1965年投票權法案的推動。

其後,拉斯汀將活動重心放在推動更多黑人參選公職。「華盛頓示威遊行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黑人競選市長、州立法機構和聯邦立法機構的職位,」根據隆的說法。2013年,華盛頓示威遊行50周年之際,遊行的交通協調員瑞秋爾·霍羅威茨向《時代》解釋了這種思路:拉斯汀認為,美國的自由鬥爭最終必須移到華盛頓特區,必須移到總統和國會所在的權力中心,除非能改變中央政府並使其為全國立法,否則重大事情不會發生。

拉斯汀餘生與藝術家兼攝影師沃爾特·內格爾安居樂道。1987年8月24日,由於闌尾穿孔併發症,拉斯汀去世,享年75歲。

30多年後,拉斯汀的故事在美國K-12學校仍未得到廣泛教授,但隨著LGBTQ+身份認同意識的提高,以及在喬治·佛洛伊德被謀殺後,社交媒體上推動提供更多非裔美國人歷史資源,拉斯汀的資訊也有更多來源。

電影《拉斯汀》編劇朱利安·布里斯告訴《時代》雜誌,他決定給拉斯汀一部大銀幕作品,因為他不希望人們像他當時那樣,是在隨機方式中了解拉斯汀。

「我是在高中時因網路搜索才知道拉斯汀,而不是因為教科書或學校教授,」布里斯說。「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非常重要,不僅對年輕的酷兒人士,也對任何感覺不同或感覺自己像局外人的人。」